close
過了一個春節假期,許多人在熬夜守歲、打牌,加上暴飲暴食中度過,開工後發現自己居然臉色黯沉,尤其是睡眠不足、日夜顛倒,導致雙眼浮腫,兩眼掛著大大的眼袋,轉眼間多了好幾歲。愛惟美診所院長劉淳熙醫師指出,根據臉部整形諮詢的案例中,不分男女老少,幾乎以想除去眼袋為首要訴求,但如果眼袋、淚溝分不清,建議應由專業醫師評估,術後才能兼具整體美感的效果。

雙眼下方的眼袋凸出,容易看起來無精打采,甚至還被懷疑老是沒睡飽。眼整形專家劉淳熙表示,眼袋的成因可分為脂肪問題、皮膚鬆弛、肌肉鬆弛和中臉部位缺乏支撐等4項因素。就目前遇到諮詢眼袋的患者中,多數會對眼袋整形後,可能造成眼瞼外翻存有恐懼,但個案眼袋的成因不同,透過專業的診斷評估,應該都能克服。

若輕熟女已出現輕微眼袋時,可以採取結膜切口的內開法處理;但對於年紀老化所形成的嚴重眼袋,則必須利用眼瞼下方的外開法,透過複合式眼袋整形術適度修剪鬆弛的皮膚,並加強下眼瞼固定。必要時可進行眼眶骨下方的肌肉懸吊拉皮術,既能防止下眼瞼外翻,臉頰也連帶有緊緻和拉提的效果。

過去眼袋手術常以抽脂及切皮為主,但往往可能抽取掉過量脂肪,劉淳熙醫師表示,目前保留眼瞼下方隆起的弧形臥蠶,已成新式眼袋手術的趨勢。曾有案例之前做過眼袋手術,眼瞼下方變得過於平坦,眼神顯得呆板,少了親和度和迷人神采,前來諮詢,盼能找回兩條臥蠶。經置入人工臥蠶後,銳利的眼神轉為柔和,外貌也顯得更年輕有朝氣。再者,眼袋脂肪抽取過多時也會造成眼窩凹陷、甚至鬆弛,雖然眼袋消除,卻不減老態,若眼袋同時併有淚溝,便可將眼袋多餘的脂肪,移山填海到凹陷的淚溝,同時還能維持皮膚的圓滑度。

除老化性眼袋之外,先天性中臉支撐度不夠時,也容易形成年輕化眼袋,通常小時候已出現黑眼圈,隨著年紀增長,眼袋益發明顯。透過醫師做好術前評估,眼部整形時除可利用脂肪適度移位,同時可在中臉填補自體脂肪,巧妙打造出圓潤蘋果肌。

劉淳熙醫師提醒,一旦發現眼袋浮現、出現老態時,就應該盡早尋求醫療協助,切莫等到6、70歲時,眼袋又大又突出時,才急於抓住已逝的青春。此時長久被脂肪撐大的皮膚已過度鬆弛,不僅增加眼部整形的複雜度,效果也可能不愛惟美如預期。

愛惟美部落格

MDGRPHCS/ shutterstock

每日健康/綜合編譯 林宏軒

一項利用超過10萬人的數據的研究發現糖尿病與骨質疏鬆症、退化姓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增加之間存在聯繫。在美國,超過1億人患有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控制的慢性病,這種疾病會影響體內的許多系統。根據權威醫學網站《medicalnewstoday》指出,隨著科學家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研究糖尿病及其影響,他們發現了與其他各種疾病的關係。

例如,先前的研究已經得出結論,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有肌肉骨骼疼痛。然而,尚不清楚這種增加是否是由於關節疾病風險增加所致。最近,丹麥諾茲德(Nordsjaellands)大學醫院的一個團隊開始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之間的潛在相互作用。結果於本週早些時候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公佈。

現有的關節炎藥可能有助於對抗糖尿病

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可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為了進行調查,科學家們從2013年丹麥國家健康調查中獲取了數據。109,218名40歲或以上的人中,8.5%被診斷患有糖尿病一旦調查人員控制了年齡,性別和BMI等風險因素,就會出現一個重要的模式。

他們發現患有糖尿病的人患骨關節炎的可能性高33%;他們也更容易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風險分別增加了70%和29%)。除了這些特定的條件,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報告背部疼痛的可能性高27%,肩部和頸部疼痛的可能性高29%。

這些疾病彼此的關聯是?

作者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糖尿病之間特別顯著的關係可能是由於兩種情況下都存在慢性發炎。作者解釋說,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雖然類固醇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他們解釋說,「類固醇也會增加2型糖尿病發病的風險。」首席研究員史提.慕斯德(Stig Molsted)博士為關節炎和糖尿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解釋,解釋說:「關節炎患者經歷的慢性疼痛可能是運動的障礙,這也是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為了支持這一點,在分析的另一部分,研究人員證明,患有糖尿病的人更活躍,患背部,肩部和頸部疼痛的風險降低。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醫生治療患者。

延伸閱讀:飲食順序決定你的「血糖」高低!蔬菜、水果、肉類,第一口你會吃哪一種?

參考資料:medicalnewstoda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怡婷 的頭像
    賴怡婷

    賴怡婷的碎碎念

    賴怡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